以服务农民为宗旨,以造福社会为己任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
0319-4311808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一生与谷子“恋爱”

杂交谷 时间:2023-03-07 浏览量:

任何科技第一次都是最重要的:
   一身衣着看起来与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,但如果把大大小小的荣誉和头衔都放在他的名字前面,那会冗长得让人吃惊。赵治海,一个让粮食增产,如今依然雄心勃勃的科学家。对他来说,他最不缺少的就是荣誉。
   作为市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,赵治海和他新研制的“张杂谷”,正构想着一个让国家层面关注的问题。
   “有些缺水地区每亩限定灌溉350方水,这种谷子用80方水就可以。”赵治海觉得,目前每年推广的面积只在200万亩左右,如果未来10年至15年间,将杂交谷子在全国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亿亩,这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。
   可以质疑、讥笑。但是,赵治海不允许别人怀疑他的真诚,或者说是固执。
   这位我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典型人物,随时准备再有“大动作”。
   在赵治海的“办公室”里,瞟一眼地上堆着的谷子、文字和图片,他就会一扫心中任何的不快,对未来充满信心:“我这个项目很有发展前途。”
   “今年9月份,敦煌2号测产亩产337公斤粮,又节水产量又高。我们只在播种前浇一次水,到收获时再也不浇。”赵治海说,此处年降水量只有39毫米,几乎处于无效降水。目前只小范围达到了这个目标,还处在对理论、基因等研究阶段。
   “任何科学技术第一次都是最重要的。”赵治海翻出一叠稿纸,提笔将“200方水千斤粮技术”这几个字写了上去。
   “你觉得这个标题怎么样?帮我想一想,取个什么更好的标题呢?”他热情地凑近我,递过一支圆珠笔。
   跟很多“名人”不同的是,赵治海在聊天时,也时刻透露着强烈的个人特征。操着一口张家口话,话里不时夹杂着老土话,这位科学家给人的一个强烈印象就是“真实”,没有丝毫做作。
   在荣获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“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农学奖”这一殊荣后,赵治海引发了从媒体到平民的广泛关注。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颁奖当天,赵治海被记者问到,“领到这个奖有什么感悟?”
   他用手扶了扶有些歪斜的眼镜框,这样作答:“我干的事儿能被社会所认可,感到很高兴,觉得争了点光。”
 没有空话套话,有什么就说什么,这就是赵治海。
 我们只是找了一个别人认为很小的事情把它做了出来
   现年57岁的赵治海是业界公认的学科带头人,被誉为中国“杂交谷子之父”。
   谷子,为五谷之首。由于产量和人工效率较低、劳动强度大等多方面因素,逐渐沦落为“小杂粮”。目前,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“国储粮”名录上也不见其踪影。资料显示,全国谷子的播种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.46亿亩减至目前的不足0.2亿亩。
   “小时候小米还是主粮,现在只能勉强说是杂粮之首”。每每提及谷子的辉煌不再,作为谷子“代言人”的赵治海总难免一声叹息。随后他又信心满满地高声说,他们研制的杂交谷子具备高产、节水、省肥、省药等优势,希望国家能恢复谷子的主要作物地位。
   中国粮食连续多年增产,而农业却面临资源短缺、开发过度、污染加重等问题。赵治海说,现在农业部门节水,减农药、化肥,转化农膜、秸秆和畜禽废弃物的思路让他看到抗旱高产谷子的前景。 
  而就是这个看似普通的科学家,却做出了极不平凡的成就。其首创的“谷子光温敏两系法”,实现了谷子的杂种优势利用,解决了世界性难题,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选育成功10个杂交品种,一般比常规谷子增产30%,最高亩产达到810公斤,且节水、优质、抗逆,在我国北方累计示范推广2000多万亩,增产粮食20亿多公斤。此外,还制定了《谷子杂交种》等3项河北省地方标准,建立了种子产品标准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。
   杂交谷子水分利用率高,不增加水资源消耗、依靠天然降水就可增产粮食,面对中国乃至世界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短缺及粮食安全问题,杂交谷子的研制成功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,发展应用前景极其广阔。
     “我们只是找了一个别人认为很小、不热门且艰难的事情去做,但我们把它做成了一个大事情,并且把它做了出来。”赵治海说,要成功就得付出,付出总有回报。
        能把1%的可能做成100%这需要有一定的固执
   “国家需要、家乡期待、农民渴求……”一切与谷子联系的字眼都能紧紧牵住赵治海的心,“金钱、荣誉、地位……”一切与谷子无关的东西都引不起他太多的兴趣……
   一次,赵治海在新疆库尔勒实验田,对谷子进行调查实验,当时正值中午,气温40摄氏度,同行的人都躲在树阴处,而他几乎“长”在试验田里长达40多分钟。起身后,同行的人用湿巾为其擦汗后问其热不热?赵治海竟称感觉不到热。
   2000年,世界上第一个谷子光(温)敏两系杂交种“张杂谷1号”诞生了,它比常规种子增产30%以上,最高亩产突破了600公斤。2004年,赵治海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谷子抗除草剂杂交种“张杂谷2号”,解决了谷子除草费工的世界性难题;紧接着,“张杂3号、5号、8号”相继问世。其中,“张杂3号”品种将旱地谷子的亩产从1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;“张杂5号”最高亩产突破660公斤;在夏播区“张杂谷8号”与玉米同等产量,但效益翻番,与棉花同等效益,但省工一半。
  “我所取得的成绩,与前辈的努力分不开。”赵治海认为,从事研究几十年来,郑彦苏、崔文森两位老师对他的影响很深,同时也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。
  “我表面上是个很随和的人,但其实是一个很固执的人。”赵治海说,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成,能把1%的可能做成100%,这需要有一定的固执。
   很快,谷子杂交优势利用从此走向实用化和产业化。目前已有8个谷子杂交种通过国家或省市鉴定,取得了科研成果17项,其中5项成果居国际领先,1项成果居国际先进。目前谷子杂交种覆盖了我国十一个省市,推广种植1000万亩。按每亩杂交谷子比常规谷子增产200公斤、每公斤售价4元计算,累计增产粮食20亿公斤,增收80亿元。杂交谷子一般种在旱地,不用灌溉,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。
   全国“两会”上,赵治海先后两次向国务院总理汇报杂交谷子的情况。2014年省农村工作会议上,省委领导对“杂交谷子”品牌给予了充分肯定。省长张庆伟认为“杂交谷子”已成为我省具有代表性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农业科研成果。市领导强调要加大杂交谷子推广力度,积极推进杂交谷子走出去,筹建非洲杂交谷子研发中心,为杂交谷子走向国际提供了平台与机遇。
  “发现了,就一定要坚持下去,没有资金,可以等着,等来了再干。”采访结束时,赵治海说,虽然他的右眼视网膜脱落,动过几次手术,看起东西有些费劲,但即使右眼不行,还有左眼,他已经与谷子分不开了。

相关推荐